冬天的赤貝肥美鮮甜,昨天就是為了吃赤貝和白子才出了門。我們吃的海鮮裡,味道最鮮的就是貝類。魚類和頭足類動物會用沒有味道的氧化三甲氨和一些氨基酸來平衡海水的滲透壓,而貝類則用鮮味程度最高的麩銨酸鹽。此外,和頭足類動物一樣,貝類無法將能量儲藏於脂肪當中,因此牠們所吃下的任何食物都會拿來製造各種美味的氨基酸。
貝類的鮮味成份是被認為是琥珀精髓的琥珀酸,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則稱之為丁二酸。琥珀酸的英文為succinic acid,日文コハク酸。《食物與廚藝[奶.蛋.肉.魚]》一書的作者哈洛德.馬基則提出,貝類的鮮美味道來自於其體內為儲備能量及平衡外部鹽度而累積的風味物質。而貝類之所以在各種海鮮中味道異常鮮美的原因,是由於魚類與烏賊、章魚等,是以氧化三甲胺(TMAO)與少量的胺基酸來平衡滲透壓,而貝類則是完全依賴累積動物體內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重要的興奮性神經傳遞物,並且有著鮮濃風味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脯胺酸(Proline)、精胺酸(Arginine)、丙胺酸(alanine)等胺基酸,來對抗海水的鹽份。而這也是為什麼不同海域的貝類,就算是品種相同,在風味上也會有所不同的原因。因為是靠著胺基酸來平衡滲透壓,所以在鹽份越高的海域,貝類體內所累積的胺基酸也越多,味道也就更加地鮮美。
延伸閱讀:
《赤貝之兵法》:http://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101169806-%E8%B5%A4%E8%B2%9D%E5%85%B5%E6%B3%95
《北寄貝,鳥貝、螺貝、扇貝、象拔蚌與文蛤巧達濃湯:貝類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8322640-